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方案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在自主学习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践研究》方案
昆山开发区高级中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意义和价值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时代背景??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一个学习型社会。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把在2020年“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这是一个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能否迅速提高的战略举措。随着现代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等终身教育的思想已日益深入人心,人们对自主学习意识的激发,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的需求也愈来愈迫切。人们认识到学习活动已不只是单纯的受教育活动,也不只局限于学校范围内的教育活动,而是由被动的受教育转变成了一种自我教育和自我学习,并贯穿着人生的全过程。学校教育不再是为学生未来的工作与生活作知识的准备,而是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做能力的铺垫。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教育必须把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国家教学背景??上世纪80年代以来,许许多多的教育改革都把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以及教学过程的民主化、个性化放到了首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中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毋庸置疑,全国上下各级各类学校把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当作优先追求的目标,通过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宽松的教学环境,实施合作互动、平等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逐步走向民主,使每一个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现实的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实践中,工具性教育、整体至上教育、灌输式教育的现象仍有存在,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学习,课堂效率低下的情况时有发生,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表现出来的高度自主性、创造性仍受到一定程度的压抑。面对如此教学现状,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变更传统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为每一位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
学校发展背景??学校文化、办学特色、课程改革是我们学校发展的三大课题。 “三大课题”的根基在哪里?完成“三大课题”的主渠道在哪里?切入点在哪里?以“人文、发展”为办学理念、以“为了一切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办学宗旨、以“培养具有新世纪特征的合格人才”为办学目标,就是针对我校办学的实际需要与发展趋势而做出的正面回答。我校是一所三星级普通高中,“十一五”期间,我们针对如何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展开了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学校地处城市边缘地区(城乡结合部),农村学生居多。课前不预习,课后少复习,依赖于老师的讲解,缺乏主动学习的现象仍较严重。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较多关注自己的教,而较少关注学生的学;有的讲得太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太少。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缺乏思辨与创新,学生的主体性难以体现,学习积极性被压抑,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了空谈。“十二五”期间,我校力争创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提出了“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行动纲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构建最适合学生发展的通道,让学生的潜能和内驱力得到激发,让他们产生自我认知、自我教育、自我设计的主观要求,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健康的个性特长,在不同层面获得多元成功。学生的自主发展必然会促进学校的自主发展,我校就会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创建‘管理规范、学风浓厚、个性鲜明、文明健康’的具有‘一流装备设施、一流学校管理、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教育质量’的适应现代化建设发展要求的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的奋斗目标。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本课题的研究旨在促使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构建生命课堂。
新课程特别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课堂无疑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最前沿阵地,也是学生得以发展的最重要场所。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就能激发学习激情,实现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得好,就能活跃课堂气氛,满足学生的发展欲望,使师生共同体会到教学不只是一种美好的享受,还是一种活力的体验;课堂不仅能成为师生共同学习与探究知识、智慧展示与能力发展、情意交融与人性养育的殿堂,而且能成为师生生命价值、人生意义得到充分体现的乐土。
2、本课题的研究将促使教师立足实际,以研促教,加快自己的专业成长。
本课题要求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立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保持学生自主学习的持久动力,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实践探究,最终探索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益的有效方法,积累丰富的自主学习的实践经验。贯彻自主学习教学理念,对教师的综合素养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鞭策。有效实行学生自主学习,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知识功底,不断强化专业素质,潜心研究教学策略,提高整体素质水平。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3、本课题的研究着眼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增长知识和锻炼才干的黄金时段。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将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仅能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也能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并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形成主动发展的能力,促使自己身心和谐发展、素质全面提高,为自己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有效提高,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效提高教育质量,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尤其是江苏省教育厅颁布“五严”规定后,积极探索“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成了我校工作的重点。从教育内部来讲,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直接原因。“重负低效”的课堂教学已成为制约素质教育实施的瓶颈,严重阻碍了学生身心素质的和谐发展与自由发展,阻碍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实行自主学习,是学校长足发展的有效途径,更能为学校注入永久的生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其实质就是利用有效的教学时间,最大程度发挥课堂教学功能和作用,提高课堂教学单位时间内的效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后,学习将更自觉、更有效,身心也将更愉悦、更快乐。这必将使我校师生从过去繁重的“教”和“学”的机械重复中得到解放,使“减负”成为现实。学校的教育质量将稳步提高,学校的发展也将更具活力。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该理论是美国的罗杰斯(C.R.Rogers)以存在主义哲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提出的。人本主义倡导的学习原则是:①在学与教的关系上,应该置学生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教学;②在教学目标上,要以教会学生学习为主,而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
2、元认知理论
“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弗莱威尔在其《认知发展》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其实质是认知个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它由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组成。元认知知识是学习成功的前提,是促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关键,它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教育质量有重大指导意义。
3、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观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生本教育观认为: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他们都具有个别的、有潜在价值的思维个性,都存在着经过自主努力达到掌握的学习潜能,在今天的学习生活中蕴藏着日后走向发展获得成功的可能性。
4、关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理论
(1)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要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他指出,社会主义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这一培养目标是以“全面发展”为主体,把“个性发展”、“和谐发展”与“全面发展”三者融合在一起,成为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统一整体。他认为,必须使人的多种多样的才能、天赋、意向、兴趣和爱好等个性特点得到充分发挥。他强调说,我们的教育目标“就是让走向生活的每一个青年男女的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2)毛泽东一贯倡导启发式教学。他对长期以来形成的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极为不满,认为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对学生个性的摧残。这种方法把书本上的知识强制性地“灌输”给学生,忽视了社会发展实际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把学生置于被动的“受教育”地位,因而压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毛泽东强调学生要自学,目的是要求教师把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获得一种终身享用的学习本领。这一思想,为我们提出的学生全面发展问题提供了借鉴。
(3)《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从素质教育养成角度提出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的“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注人了时代活力。
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课题的核心概念
(1)自主学习: 指的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自主学习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主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来实现学习目标。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加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关系到人的可持续发展。
(2)学生的全面发展:指的是学生个体和谐全面的发展、终身持续的发展、活泼主动的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发展,即身心的健康成长,是学生身体、智慧、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适应性的全面提高与和谐发展。学生全面发展后,就能实现“学创俱能、知行合一”的目标,达到“内外兼修、身心两健”的境界。
(3)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一种人才培养方式。是学校通过有效的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内驱力,使学生产生自我认知、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的要求,形成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热情;通过因材施教,使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在全面素质发展的基础上张扬健康的个性;通过建立多元发展平台,开辟多元成才通道,使学生在不同的发展方向上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
2、课题的界定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研究”,就是指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实践活动。在理念上,尊重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发展意识。在实践上,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途径和方法上,激发自主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创设自主学习情境,变“畏学”为“乐学”;引领学生主动参与过程,变“学会”为“会学”;激励主动学习意志,变“短暂学”为“恒久学”。我们期望依托这一实践活动,对现行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更作一新的探索,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带动校内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切实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让主体性教育成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导思想,有效促进先进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的形成。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专业化发展水平。
2、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体系,帮助学生确立主体意识,坚持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实现与自我、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通过本课题研究,践行学校“为了一切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构建以“在自主学习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学校文化,提升学校工作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促进学校整体工作的实效和办学品位的提高。
(二)研究内容
1、现状研究。
(1)当前学生自主学习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研究。
(2)目前教师有关自主学习教学的开展情况研究。
以本校学生和教师为调查对象,采用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课堂听课等,对教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种种表现做观察、记录;对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对教师进行开放式的问卷调查。通过对获得的大量感性材料的整理和分析,探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偏低的原因,为有效开展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校本实践,提出可行性建议。
在调查和分析影响我校课堂教学效益因素的基础上,探索主体性课堂教学的价值内涵、目标方向和途径方法,使教师对自主学习的本质属性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以进行有效的教育实践和实证研究。
2、策略研究。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一般策略研究。
包括情境的创设,动机的激发,方法的指导、能力的培养以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学习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重点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促进自主、合作、探究与接受式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形成探究、合作、倾听等良好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2)结合学科特点,在不同学科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研究。
包括如何在不同学科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探讨在不同学科中掌握并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注意不同学科之间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的研究;注重不同学科知识的感悟、积累和应用、基本技能训练的分析与研究。
(3)指导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策略研究
探讨学生课外学习中适用的途径、方法、技巧、调控方式等学习策略,使学生认识学习的规律,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包括课前的自主预习与课后的反思等。可以拓展教材的空间,鼓励学生进图书馆、上网络查找资料等;可以指导学生将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生活经验也能成为一门丰富的课程;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估、自我诊断以及自我调控。
3、实践研究
(1)学生自主学习心理内涵审视研究。
自主学习心理内涵:①成功时的愉悦感,失败时不沮丧;②对已知批判继承,对未知热情探究;③老师是师长也是朋友,同学是兄弟也是合作者。
(2)学生发展研究。
关注课堂内外自主学习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所产生的变化,分析这些变化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影响;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听并理解他们的想法,宽容和引导他们的学习行为,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把每一个学生当作一个独特的个体,研究如何根据不同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发展意愿、发展潜力,为他们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发展方向,对他们施以不同的个性化、个别化教育。
五、课题研究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研究本课题时,要研究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2、主体性原则。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重视培养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民主性原则。本课题的研究要求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以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因子均处于最佳活动状态。
4、差异性原则:自主性课堂教学通过实行异步教学,最大限度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发展的需要,不搞“一刀切,齐步走”。
5、发展性原则。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发展,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满足学生正当心理需要。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书刊、上网等方式获取与本课题有关的大量研究资料,丰富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一方面为课题研究人员的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方法的变革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另一方面用于指导课题研究实践。
2、调查法。主要调查本校在课题研究之初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计划。通过调查法和谈话法,了解学生所喜欢的学习方式。通过准备过程的经验积累,在教学中边行动边研究,不断调整、完善实验方案。并对研究中、研究后的状况进行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3、行动研究法。研究前制定计划,研究中实践计划,观察学生反应,研究后观察效果,反思并改进教学活动。每一次研究都紧扣有计划、实践、观察、反思这四个环节。
4、个案研究法:研究者主要从本学科出发,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阶段或者某一学生发展时期等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
5、经验总结法。对研究情况按课题要求进行阶段性小结和课题研究结束时的总结,形成结题报告和研究论文。
七、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本课题从2011年4月开始起步研究至2015年12月完成研究任务,研究周期为五年,共分以下三个阶段:
(一)初步研究、准备阶段:2011年4月——2011年12月
主要工作:选题准备、拟写方案。
1、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已有课例录像分析以及课堂教学随机抽查等形式,对自主学习的现状、教师及学生相关素质及其它制约因素情况作详细调查,积累调查信息,为提出课题做准备。
2、成立总课题组,提出课题,拟写课题研究方案,填写《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申报评审书》,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3、成立各子课题组,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自主学习等相关理论,制订子课题研究计划。
主要形式:理论学习会、座谈会、调查研究等。
成果形式:在苏州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或在苏州市级以上论文评比中获奖。
(二)实施研究:2012年1月——2014年12月
主要工作:开题论证、实施研究。
1、实施研究第一阶段(2012年1月——2013年12月)
①邀请专家进行开题论证,进一步修订完善实验方案,初步明确课题内涵。
②按实验方案开展研究。课题组成员围绕调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状况、分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偏低的原因,重点进行自主学习的心理内涵的审视研究,提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对策。
2、实施研究第二阶段(2014年1月——2014年7月)
①课题组成员进一步学习有关理论,继续进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及学生发展研究。
②开设课题研究实验课,开展听课评课研讨活动,积累个案,交流实验经验和体会。
③进行阶段总结,调整改进下阶段研究工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接受专家中期评估验收。
3、实施研究第三阶段(2014年8月——2014年12月)
在前一阶段实施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加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对已有的研究成果作进一步的完善、总结。
主要形式:专题讲座、教学探讨(专题研讨、示范课、研究课)、积累实验个案、交流实验经验和体会、举行交流会、总结会等。
成果形式:部分教学个案、中期成果报告、教师发表或获奖论文等。
(三)结题鉴定:2015年1月——2015年12月
主要工作:鉴定课题、推广成果。
1、对实验效果进行分析、评估。
2、撰写实验报告、工作报告。
3、整理相关论文和资料(图片和音像资料),展示研究成果。
4、召开结题鉴定会,接受课题鉴定组的终期评估鉴定。
5、进行研究结论的最终论证,全面推出研究成果,并做一定范围的推广普及工作,推出理论性成果及实践性成果。
主要形式:结题鉴定会。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工作报告、教师论文集、学生个案集等。
八、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校长担任总课题组组长,高度重视课题研究的前期调研、方案的策划、内容的确定和操作的部署等。教科室主任担任总课题组副组长,主持并管理课题研究工作。教科研骨干担任子课题组组长,带领研究人员展开切实可行的研究。做到分层管理,步步落实,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运行。
?(二)制度保障
1、成立总课题组,形成“教科室——课题组——教师”三级管理网络体系。
教科室统筹课题管理,做好规划,组织实施;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整合资源,协调管理;改善条件,提供保障;健全制度,制定政策;总结交流,推广经验。
子课题组组长根据总课题组研究方案,各司其职,推进研究。每年有详尽的研究计划和操作要点的部署,组织教师展开实施;总结经验与教训,收集个案,做好实验成果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工作。
2、建立课题研究档案,注意研究的资料积累、分析、提炼,在不断的反思中形成有价值的理性认识和物化成果;注意对一些成功的课例和案例的总结和推广,有序推动研究工作的深入。
3、将课题研究纳入教师的业务考核,设立教师个人发展奖,重新调整有关教育科研考核奖励条例,对在课题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的教师进行重奖,从管理机制上促进本课题的顺利实施。
(三)经费保障
为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学校计划在五年内投入? 万元,用于调研、专家讲座、有关教师培训、添置必要的设施等。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负责人:王? 阳(校? 长)
主? 持:王惠英(教科室主任)
课题组长:朱国强(副校长)
邬金福(副校长)
王怀庄(德育处主任)
刘蕙菁(教务处主任)
姚建忠(教务处副主任)
王育梅(德育干事)
蔡? 幸(教师)
温益铭(团委副书记)
陈? 亮(教技室主任)
成? 员:全体子课题组组长
十、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理论成果
1、总课题实施方案、子课题实施计划。
2、教师自主性学习心得体会及自主学习研究论文。
3、课题实验研究报告。
(二)实践成果
1、问卷调查材料、实验数据、活动记录、实验课评价、课例录象。
2、学生自主学习案例分析与研究材料。
3、教师主体性课堂教学案例集。
附:子课题设计及课题组成员安排表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