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昆山开高校本培训工作总结
教育局教科室2019年工作意见中指出,“以课题为纽带,努力建设学科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科研学术团队,造就一支高水平的教育科学研究队伍”。为了使教科研工作课堂化、校本化,为了造就一支有较高水平的学校教科研教师队伍,在校本培训方面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提高认识,加强顶层设计。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成功创建成了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但我们同时也认识到,一所学校品位要提高,内涵要提升,质量要飞跃,学校教科研队伍建设和教科研水平是极其重要的制约因素。因此,强化校本培训便是达成上述目标的重要途径。为此,学校多次召开校长办公会、行政会、教研组长等一系列会议,对校本培训做了详细规划。
2.课题培训。以学校的江苏省级、苏州市级、昆山市级“十三五”规划课题为依托,利用课题开题、结题、中期检查等契机开展课题专项培训。学校先后邀请了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肖林元、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开群、苏州市数学教研员等专家到校做讲座和指导教科研工作。昆山市教育局教科室杨惠玉副主任也多次对我校教科研工作进行指导。此外昆山中学、震川中学、昆山电大等兄弟学校的教科主任也多次对我校的课题研究和校本培训工作予以指导。
3.以本校谢友明老师的昆山市“语文名师工作室”和杜志国老师的学校数学名师工作室为阵地,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工作。作为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谢友明老师除了在语文学科外,还多次对学校教师进行了课题研究、课题申报、课堂教学、学生指导等多项专题培训;作为学校教务处主任和昆山市特级教师后备培养对象,杜志国老师多次在案例研究、教研策略、高效课堂、论文撰写等方面对本校教师进行了培训。
4.发挥学市级校学术、学科带头人的作用,积极探索以科室、不同组别为单位的联合式校本培训模式,充分发挥优秀教研组、备课组和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一、三、五工程”、导师制、师徒结对、校级领导蹲点等形式,通过讲座、听课、赛课、校际交流等活动,利用每周进行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尤其是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促进青年教师业务技能和专业水平的提升,并将此纳入学校的年终绩效考核。
5.校本课程培训。作为昆山市品质课程建设的首批种子学校,在昆山市品质(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学校先后五次邀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廖飞教授、刘侃博士到校就打造学校高品质校本课程进行具体指导,柏庐高级中学、玉山中学的相关教师也一起来我校接受指导。目前学校的五项品质校本课程受到上级领导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专家的肯定和赞扬,起到了示范作用。
6.课程基地。学校利用朱柏庐治家治学思想课程基地积极进行校本培训。学校先后邀请了昆山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庄吉、昆山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徐秋明、昆山博物馆文博专业副研究馆员、顾炎武研究会理事王广成、郭志昌,昆山市党史宣讲团龚惠强、戴学龙等多位专家莅临学校进行专题研讨和教科研培训。
7. 我校作为苏州大市唯一的一所学生综合素质考评示范学校,在推进苏州大市高中生综合素质考评工作中发挥了引领作用,我校丁飞老师在对学校教师进行培训的同时,还对苏州大市的各校分管校长主任进行了相关培训,反映良好,成效显著。
总之,通过各种形式的校本培训,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
教师发展中心
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