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观世情编家训

2019-11-28

洞观世情编家训

文/张雪芳

朱柏庐,名用纯,字致一,柏庐为其号。明末清初昆山人,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

朱家家规严谨。吃饭时,孩子必须在大人上桌之前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好,安静地等大人们陆续入座。等到所有人到齐了,父亲下令可以吃了,大家才动筷。

父亲一声令下,朱柏庐吃得飞快。父亲严厉地说:“吃要有个吃相。”朱柏庐赶紧放慢动作,偷偷地看父亲一眼。吃了一半,朱柏庐突然想到了什么,跟母亲说了声:“娘,我吃好了。”就捧着剩余的半碗饭往后院跑。用人李嫂到后院找到朱柏庐时,看到他正在给蚂蚁喂食,碗里还剩下小半碗饭。朱柏庐准备把这剩下的小半碗饭倒掉,李嫂一把拦住了,说:“小少爷,别扔。”说着,她接过碗筷,吃了起来。朱柏庐问:“李嫂,你怎么也不嫌脏?”李嫂说:“少爷可知道外面有多少贫困的人,连这剩饭都吃不到呢。”李嫂把碗里的饭吃得干干净净的,末了,还捡起一粒掉在树叶上的米饭也送进了嘴里。朱柏庐呆呆地看着这一幕,这粒不起眼的米饭有这么重要吗?他不理解。

第二天,李嫂来请假,说要回家务农。正好,这几日先生家里有事,私塾放假,朱柏庐一听,马上请求母亲允他与李嫂一同回乡。

初次到乡下的朱柏庐看什么都是新鲜的。吃饭时,李嫂端给朱柏庐一碗白米饭,外加一个鸡蛋,自己的俩孩子吃的是菜粥,说是菜粥,里面几乎见不到米粒,都是菜叶子。俩孩子都不吃,盯着朱柏庐的碗看,嘴里流着口水。朱柏庐趁李嫂不注意,把鸡蛋分了送与兄弟俩吃,还把白米饭也分了他们一点。兄弟俩用感激的目光看着朱柏庐,吃得欢天喜地的。最后,兄弟俩把碗里的汤水也喝得精光,有一粒米饭掉在了地上,一个孩子马上捡起来吃了。朱柏庐说:“脏了的东西不能吃。”那孩子傻傻地笑,说:“娘说不能浪费一粒粮食的。”

吃罢饭,李嫂要下地劳作,朱柏庐也要跟着去。李嫂说:“外面太阳大,小少爷受不住的。”朱柏庐说:“你们受得住,我怎么就受不住了。”朱柏庐执意要跟去,李嫂也便随了他。可是,到了田间一会工夫,朱柏庐就热得受不了了。他抬起头,看看那个太阳,太阳像烈火似的烤着大地,再看看已经湿透了后背的李嫂,朱柏庐说:“李嫂,乡下的太阳与城里的太阳不同吗?怎么这么火辣啊?”李嫂笑了,说:“傻少爷,就一个太阳,只是在城里你躲在屋里了,太阳晒不到你呢。”

朱柏庐躲到了一棵大树下,总算感觉凉爽了一点。他望着在田间劳作的农民们,个个都晒得汗流浃背的,这才深刻体会到诗人李绅的那句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从乡下回来后,朱柏庐简直像换了一个人,吃饭时总是小心翼翼的,生怕丢落了米饭,而且每次都把碗里的饭吃得干干净净的。

长大后的朱柏庐不仅在家里形成了勤俭节约的家风,还用自己的切身体会用心编写了一部《治家格言》,成为当时的儿童启蒙教材,其中就有这么一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也成为几百年来很多中国家庭的家训。


治家治学

更多+

治家天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