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志在圣贤

2017-10-26

读书志在圣贤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  霍纳新

我国早就有“家”即“国”的传统,家是国的基本组织形态,国则是家的延伸与放大形态。《礼记·大学》中说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在家国同构的格局下,家是小国,国是大家。 家庭是国家的缩影,把自己家庭的经营好了的人也一定可以把国家治理好。一个能把自己国家治理好的人,那么他也一定能让世界充满和谐,天下太平。

在中国古代,每一位儒家学者都持有“国之本在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天下平”的观念。所谓“家齐”,就是“治家”。家教、家戒、家规、家仪、家范等,蔚然成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昆山朱柏庐(1627-1698),幼年致力于读书,希望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清朝建立后,他无意再求取功名,婉拒多次征召,居乡教授学生,与《周易》《四书》为伴,以传播儒家的修身治家思想为己任。他按照朱熹的“主敬”原则,并结合个人的经历、思想、学识,为告诫子孙而编写了《朱子家训》。清初,在江南一带,声名鹊起。

《朱柏庐治家格言》也称《朱子家训》,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精辟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这是一篇讲求道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准则,也是一篇劝人勤俭持家、安分守己的家训,体现了国人修身齐家的理想与追求。仅用524字便概括了治家、理财、读书、做人处世等基本原则。虽内容不多,但言简意赅,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启蒙课本。根据其内容,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四个部分,即日常起居、家庭生活、道德修养、学习总结。这四方面从“治家”的角度阐述了做人的的要义,家庭和睦的原因以及学习和做人结合的必要性,对于每个人生、每个家庭都有着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阅读借鉴。

《治家格言》第一部分总计9句,从“黎明即起”到“勿谋良田”。强调修身齐家从日常生活细节做起。强调家庭自身良性运转,是日常生活的指导守则,是每个人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模式的指导方针。第二部分总计17句,从“三姑六婆”到“勿计厚奁(lián)”。这部分内容在教导后人读书教子、邻里和谐相处、尊敬父母兄弟等方面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第三部分总计22句,从“见富贵而生谄容者”到“自得其乐”。内容着重于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教导。第四部分作为文章的总述,总计4句,从“读书志在圣贤”到“庶乎近焉”。这部分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和回顾,得出“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的结论,强调为人需树立远大志向,读书需有明确目标的道理。

朱柏庐《治家格言》在内容上如一坛陈年老酒,虽含有历史的絮痕,仍难掩它浓郁的醇香。如今,在物质飞速发展的同时,有些人失去了核心的信仰,而没有信仰就没有敬畏,没有敬畏就没有底线,社会的底线在不断地被突破,所以才会有“不安全”“焦虑”“浮躁”等因素出现。读朱柏庐《治家格言》,可以让我们在人心浮躁的背景下,在匆忙中放慢步履,关注一下自己的心灵,以此作为个人修养的途径和方法,从细处入手,微处操劳,每天进行自我修养,不断检点自己的言行,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使自己的思想人格日臻完美。

在当今改革深化、社会转型、思想开放、德育多样、价值多元的特定历史时期,学校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对学校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树立前瞻先导意识,建立“关口前移,重心前置”、主动领跑的工作方式新机制,真正做到未雨绸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千千万万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各类人才。朱子家训中的“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强调的就是通过家庭教育,来修身齐家。事实证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是造就一代新人的必要条件,这也是当前拓展学校德育教育内容的必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许多力量参与人的教育过程中,其中第一项是家庭”。我们认为学校教育是主体,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外部环境,是学校教育的继续和扩展;而家庭教育则是学校、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是组成社会基层细胞,细胞健康与否,极大地影响着社会,只有千千万万健康细胞,才能构成一个和谐的社会,一个风气正,社会成员安居乐业、和睦相处的美好国家。我校设立朱柏庐治家治学思想课程基地就是基于这一思考,特别是现在全国上下都在轰轰烈烈地宣传“八礼四仪”的关键节点上,我们希望通过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紧密配合让学生在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及社会责任意识方面有明显的提升。

学校的教育对象是人,必然要以人为本,将学校管理和人文文化相结合,才能真正达到“立德树人”、文化立校的目的。五彩斑斓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表现,是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的深厚土壤。一所学校如果没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就像一个生命没有灵魂一样,一所理想的学校首先应该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只有真正意义上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才能真正意义上大力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今年我校建立朱柏庐治家治学思想课程基地,并编写《治家天下朱柏庐》作为新的校本教材,在学生中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就是希望通过以“书香润心田,经典育圣贤”为理念的经典诵读来彰显我们的办学特色。古往今来,凡是在某一领域取得卓越成绩的人,无一不是博览群书,并终生与书为伴的。我们设立朱柏庐治家治学思想课程基地,在某种意义上正是着眼于师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柏庐治家思想博大精深,阅读治家格言就是在和一位具有永恒价值的大师对话。我们希望在熟读家训的基础上,通过组织相应的体验活动,通过老师引导、同伴交流、家长参与,使学生们自觉地对照家训,逐步感悟“勤、俭、和、善、孝、诚”等治家格言中修身齐家的传统美德,加强自我修养。让课程基地真正服务学生,服务社会。

秋风萧瑟,昔人已逝;金石之言,灼灼在耳。“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毋临渴而掘井,宜未雨而绸缪……读书志在圣贤……”智者慧语如清泉甘露,涤荡心灵。在倡导全民阅读的今天,让我们接过文化传承的担子,用朗朗的吟诵,去唱响柏庐先生的生命最强音。


治家治学

更多+

治家天下

更多+